
描
關
注
亞
邦
股
份
昌邑市地處山東半島西北部,東與青島毗鄰,西與國際風箏都濰坊接壤,屬環渤海經濟圈,是國務院確定的沿海對外開放城市,是聞名中外的“絲綢之鄉”。市域總面積1578.7平方公里,轄13處鄉鎮、2個街道辦事處,818個行政村,人口68.44萬人。2001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2.8億元、財政總收入3.8億元,完成工業總產值126億元、銷售收入102億元,實現利稅8.9億元、利潤5.88億元。昌邑市紡織業歷史悠久,門類齊全,共有紡織工業企業1920個,固定資產20億元,各類織機32000臺,主要分紡紗、織造、印染、絲綢、服裝、家用紡織六大行業。2001年,全市紡織工業實現總產值75億元。完成銷售收入52億元,實現利稅5.2億元,出口創匯12000萬美元。印染業是我市的傳統支柱產業,全市現有印染企業41個,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2個,從業人員15000人,印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60多人,印染專用設備229臺(套),多數設備達到90年代末國際、國內^。
近幾年,先后從國外引進了先進印花、染整設備,已形成化纖印染、純棉印染、絲綢印染、裝飾布印染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。企業全部建起了技術開發機構,7處企業被認定為省、市級技術研發中心,從事技術開發的技術人員450多人,每年開發研制新產品、新品種200多個,“濰柳”牌、“雅風”牌面料等被評為省以上知名品牌。所有企業都建立了功能齊全的市場部,營銷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10%以上。10個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。2001年,全市印染生產能力達到13億米,實際產量9.1億米,印染業實現產值55億元,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44%,完成銷售收入31億元,占全市工業銷售收入的30%,實現利稅3.1億元,占全市工業實現利稅的35%,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,占全市工業出口創匯的26%。我市印染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.1%,產品內銷市場覆蓋率達到6.5%,產品出口在全國同類產品中占4.5%。
近年來,昌邑市把加快印染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,出臺了鼓勵印染業加快發展的各項政策,從資金、能源等生產要素供應上給予重點支持,建設了紡織原料市場和紡織品批發市場。加強了中介服務體系建設,成立了紡織、印花、染整等行業協會和信息、技術服務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,為印染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。積極實施人才戰略,制定了引進人才的有關政策,建立了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。每年都分期分批組織企業管理人員到大專院校培訓,還籌建了兩處專業學校,培訓職工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,加大治污力度,印染企業污水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,并規劃建設了兩處污水處理廠,對污水進行綜合治理。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,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。市委、市政府確立了以印染業為龍頭,帶動織造業和其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,把以膨脹規模,優化存量,提高質量,開發產品,提高檔次,提高加工深度,提高產品附加值,作為印染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,力爭“十五”末,全市印染業能力達到20億米,總產值過100億元,銷售收入達到60億元,實現利稅達到6億元,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內90年代末^,把我市建設成為江北^大的紡織印染基地。